发布时间:2021-01-02
这番跨年,格外有“仪式感”。
罗振宇把“时间的朋友”搬到了武汉,和这座特殊的城市来了一次对话;火遍全年的脱口秀站在年末玩起了“反跨年”,疫情带去限制,也激发创作热情;《新周刊》第20届中国年度新锐榜也如期而至,“封”成为年度汉字,也写尽2020的底色。
武汉那一段时间的封城,成为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伤痛记忆。/图虫创意
封,是这一年很多人的生活状态,乍一看没了希望,让人窒息,但文化学者于丹在今年新锐榜现场作了一番特别的解读:
在《说文解字》里,“封”的左边是两个“土”,其本意为“在土堆上种树”。古代的疆域壁垒由土堆构成,但并非密不透风,上面有着一颗颗生长丰腴的树。
封而不闭,封而不锁,心存期待,这也许是2020更应有的姿态。
在2020开始的时候,一些普通人有意无意地种下一颗树,许下一份心愿。强大的硬现实面前,顺着枝叶的边边角角,他们意外破开“封界”,实现心愿。而打开这些故事,我们也窥见了过去岁月的变化。
曾经想仗剑走天涯
却发现繁华在脚下
前段时间的圣诞,有人调侃,现在年轻人喜欢“洋节”大过春节。究其原因,其实并非“崇洋媚外”,而是春节包裹了太多年轻一代不想面对的“烦恼”。
这边吃着团圆饭,关于未来找工作的问题就抛来,还没想清楚就被七大姑八大姨抢了话;那边好不容易睡个懒觉,却被爸妈揪起来吃一顿健康早餐。
大概是预想到这些画面,留学纽约的Mike,在2019年末许下了“不回家过年”的心愿。
在没有经历伤痛之前,年轻人似乎还没有真正懂得珍惜。
不曾想到,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既定节奏,他没等来爸妈催回国的电话,却等来了让他待在纽约的嘱咐。Mike的愿望实现了,但那时的情绪,实在是错综复杂。
有时候,长大似乎就是在一瞬间。他开始抢票,担心父母安全,希望第一时间回国。
2020,对于很多留学在外的人而言,一张回国的机票成了奢求。国内疫情趋于可控,国外情况时有反复,归心似箭的同时,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成熟蜕变。封闭之下,无论身处何处,他们对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毫无疑问,00后或者Z世代,一出生就拥抱互联网,比起被动地送上信息,年轻一代有着更多的选择权。
新一代的年轻人不仅有自己的想法,而且更加敢于去实践、去试错。/图虫创意
《奇葩说》第七季一开始,马东就表明,很想听听十八岁的声音。因为他们不仅是节目的下一批选手,也代表着这个社会下一代年轻人的状态。比如,我们看到了“奇装异服”的00后设计师,他告诉观众,父母从小就呵护他的审美多元和特立独行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00后的任性无边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、疫情带来就业格局变化,迎接这些年轻人的,是“内卷”成风的现实,凯度咨询的一篇观察文章中就提到,这届年轻人,会比上一代更加务实。
一方面,他们擅长通过互联网,以零工式的就业来获取多种渠道的收入;另一方面,在诸如中国社会,没有经历战火的年轻一代,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一次疫情之“封”,也许会带给年轻人更多的成长空间。
想过一过那些被忽视的日常生活
既然回到脚下,那么身边的风景如何呢?
最近热映的皮克斯动画《心灵奇旅》里,一句“灵魂不会被压垮,压垮你的是生活”让网友直呼扎心。
电影主角乔伊怀有音乐家的梦,但久不得志。乔伊因为意外去世,他的灵魂遇到“二十二”——一个找不到人类生活乐趣的灵魂,二十二不理解乔伊这样一个“loser”为何想回地球。
直到二十二自己体验了人的生活,她恍然大悟,原来“感知树叶的落下”、“吃一块刚出炉的披萨饼”、“在理发店和人聊天”……这些稀松平常的事情,魅力如此之大。
电影里的主人翁找到了“活”下去的理由,电影外的我们被温柔地送上一记“摸头杀”。崇高的理想之外,珍惜眼前生活点滴的人,同样值得尊敬。
事实上,发现日常生活的乐趣,并非是每个人的天赋。在上海,就有这样一个被“宠坏了”的爸爸,能干的妈妈忙完工作顾家庭,抱怨老公不帮忙,照顾女儿之余,她许下了一个“称职奶爸”的心愿。
一切都在顺利运转的时候,家庭中习惯享受的一半很少会意识到另一半的付出。
没想到,短短几十天,心愿实现了。武汉“封城”,出差的妈妈困在那里,家庭所有的任务,都交给了爸爸。从给女儿手忙脚乱扎头发,到炸出过火的荷包蛋,爸爸很快意识到了挑战,但他没有退路。
外面的世界在“举上下之力抗疫”,家里的天地也在上演着“奶爸进化论”。这其实是许多家庭的缩影。
在家庭规模逐渐缩小、分工日渐多元的中国社会,女性所承受的压力正在被看见,越来越多的男性愿意花更多时间留给“陪伴”。
也正因为2020的特殊性,家人之间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。封闭也许会比一次旅行逊色,但居家小游戏同样能够给人带来慰藉;封闭也许会带来一些絮叨,但深聊过后的思考,也许比任何礼物来得更宝贵。
裂缝中的阳光,开启新的一年
如果说2020让年轻人更稳重、让中年人理解生活的B面,那走出小家,深入社会,你也会发现:这一年,“打工人”成为热门词语的背后,是无数创业者的折戟。职场人不能再安于现状,而需要在变化中“求生”。
深圳的万家灯火下,藏着一间小而美的花店,辛勤创业的女老板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上面。2019年末,身边的小职员许下了“一花难求”的心愿。
2020年,这个愿望以出乎预料的方式实现了。以往生意火爆的情人节,不见了客人,更不见了货源。疫情之下,生意日渐冷清,不得已,女老板选择了歇业,也告别了职员。
这是2020许多小微创业者们的心路,依赖实体生产的行业,迎来了“生死难关”。
因为疫情影响,许多务工者选择回到老家,蛋壳公寓的暴雷,更重挫了许多年轻人的奋斗之心。情况也不止于中国,英国《都市日报》报道,伦敦近三成租房者搬离都市,有些人选择远程办公,也有很多人彻底放弃城市生活。
幸运的是,片中的女老板,在疫情过后,迎来了店铺再开张。更幸运的是,那个当初辞退的职员,也回归了岗位。
无论多难,裂缝中的阳光依然存在。
回顾过去这一年,那个回头的职员、回家的丈夫和回归的学生,以不同方式实现了心愿,经历考验,他们都明白,无论身处多么纷繁的环境,有着“封而不闭”的开放心态,才能抓住那些重要的人与情感。这样,下一年才有新的盼头。
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,百年高端厨卫品牌科勒将这三个故事娓娓道来。
科勒用科技的力量,让免触洗手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成为一件简单的事,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“健康传递者”的角色,让居家生活更智能,也更温馨。
事实上,科勒一直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。自2016年以来,科勒每年都在全国各城市主办家庭乐跑活动,激励大家重视家庭健康。
今年11月,科勒还赞助了成都马拉松,对成都马拉松的赛事终点更衣室进行升级改造。洁净、健康、舒适的使用体验,让跑者能够感悟到科勒产品所带来的健康生活之美。
无论是在2020呼吁“封而不闭”的生活方式,还是在平日里对消费者健康的无限呵护,“创新设计和卓越性能的完美结合”的科勒始终致力于把每件产品都展现出时代的最高水准。
而作为一家有着百年积淀的企业,科勒也立足国计民生,在抗击疫情中积极发挥企业责任,借助自身全球资源优势,采购医疗救援物资,捐赠武汉上海等医院,支持抗疫。
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,科勒都希望呵护一个个愿望的真正实现,关注科勒公众号【科勒KOHLER】开启更加优雅的2021。
扫描二维码,关注科勒